颅内占位性病变早期症状,病情三年,历经神经修复,见证行走奇迹
颅内占位性病变(intracranial spaceoccupying lesion)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,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(即成人颅压>200mmH2O)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,其中以颅内肿瘤、颅内血肿和脑脓肿等为常见。
行走不稳,竟是颅内病变!
三年余前谢女士因进行性行走不稳,伴双上肢活动笨拙,检查后诊为颅内胆脂瘤,术程顺利,行走不稳症状逐渐改善,一段时间后患者行走不稳加重,需助行器辅助行走,伴饮食易呛咳,言语含糊不清,为求进一步治疗,来我院就诊,经检查,确诊为“颅内占位性病变(切除术后及放疗后)”。
起初,行走不稳给谢女士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。无论是简单的日常出行,还是参与家庭活动,都需要她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。为了保持行动能力,她不得不依赖辅助行走工具,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自由与独立。但正是这样的困境,激发了谢女士内心深处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。
面对困境,谢女士没有选择逃避或沉沦,而是勇敢地迈出了康复的第一步。她积极寻求医疗帮助,来到了我院接受神经修复综合治疗,从最初的适应性训练,到后来的强化锻炼,每一步都凝聚着谢女士的汗水与泪水。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,一点一滴地改善着自己的身体状况,逐步提升了行走能力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谢女士的努力开始显现成效。她不仅能够在辅助下完成行走,还逐渐开始尝试脱离辅助工具,实现独立行走。这一过程虽然充满挑战,但每当她迈出那一步,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肯定,也是对生命不屈精神的一次颂扬。
头部检查别忽视!
颅内占位性病变,俗称脑瘤,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,其中以颅内肿瘤、颅内血肿和脑脓肿等为常见。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、呕吐、视乳头水肿、癫痫发作等。
医生介绍,引起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原因,受内外环境、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,最终诱发的,主要还是以肿瘤为主。医生表示,如果经常出现头痛、视力下降等症状,建议在体检时多加一项头部检查。
健康指导
1、有规律锻炼、戒烟等,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致病因素。增强机体免疫力,避免形成酸性体质,有利于预防颅内肿瘤。
2、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电磁辐射,对预防脑肿瘤有一定的作用。另外要避免脑部外伤,发生脑部外伤时及时治疗。
3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工作学习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疲劳,适当放松,减缓压力。
4、建议定期体检,身体不舒服随时就医。